养生阴阳(养生阴阳调理疗法)

养老0106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养生阴阳,以及养生阴阳调理疗法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养生和阴阳到底是什么关系?清末名医王瑞五怎么说的?

名老中医王瑞五说过:“每一个人的体质都不同,但万事万物都不离阴阳,人的体质也分阴阳,把握住阴阳就把握住了体质偏性,也就把握住了怎么养生。“

阴阳原本是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。我们都有一个经验:山的南边阳光可以照射得到,山的北边阳光照不到,这个现象古人也发现了,他们就把南边向阳的一边叫做阳,北边背阳的一边叫做阴。

后来阴阳的概念逐渐引申到其他方面,把阴阳当成了解释万事万物的一个原理。只要是外向的、上升的、温热的、明亮的、剧烈运动的,都属于阳;只要是内守的、下降的、寒冷的、晦暗的、相对静止的,就都属于阴。

对偏阳性体质的人常常热、燥、动、亢,因为阳盛则热。对偏阴性体质的人而言,也可以归纳出4个主要的偏向性特点:寒、湿、静、藏。

健康养生,从调节阴阳平衡出发!调阴阳就是调胃气,脾胃和正气足

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,既不过分,也不偏衰,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。

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、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。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,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的平衡,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。

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、绝对的,而是相对的、动态的。这种平衡需要呵护,一旦 养生 不慎,就很容易导致阴阳失衡而危害 健康 。

为了 健康 ,就要了解阴阳平衡,如何调节阴阳平衡?

可见,人之所以病,就是正气亏虚,受邪而病。正气足,邪气就不会入侵,也就没有病。这样从正气的角度看,正气足就 健康 无病,就是阴阳平衡状态。

正气足的人,阴阳平衡,这样正气与阴阳关联,正气和则阴阳和,调正气就可以调阴阳。换言之:正气足,则阴阳平衡,人 健康 ,有神,正气不足,则阴阳失衡,人就会患病,早衰,或是死亡。

清代医家黄元御说"中气之浮沉,才有阴阳之分,中气左升,肝肾亦升,此为阳,中气右降,心肺亦降,此为阴"所谓的阴阳,不过中气之浮沉耳。只要中气足,左边阳升,右边阴降自然正常,阴阳平衡而无病。 中气就是脾胃之气,就是胃气,也是正气。

怎么调正气?因为全身之气都禀于胃,胃属于土,这适合土生万物的自然规律。所以正气就是胃气化生,胃气足则正气旺,内经说:" 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 "。这说明 正气就是胃气,与阴阳一样,决定了生老病死。

由上可见,调胃气就是调正气,调正气就是调阴阳,调胃气就是调阴阳。 养生 治病就是调和阴阳,也就是调和胃气,以实现"有胃气则生",反之,调胃气就可以调阴阳。所以 养生 治病就落于调胃气即可,胃气是脾胃化生,脾胃属土,土只有温热才有生化之机,所以,温热脾胃化生胃气,胃气和则阴阳和而 健康 。

一个身强力壮的 健康 人,连续十几天不吃不喝断食,结果胃气没有了。

阴血津液等耗尽,阳气也没了,所以没胃气则全身阴阳都是死阴阳,没胃气就没阴阳平衡之说。如果断食五天,则胃气虚,阴精大损,阳气大耗,阴阳皆虚。

这从现实说明,胃气在滋养人体阴阳,胃气虚则阴阳虚,胃气旺则阴阳和,阴阳就是胃气。 调阴阳平衡就是调和胃气。 胃气来自温热的脾胃化生,所以要温热脾胃。

所以中医治病之本是调阴阳平衡,阴阳平衡则 健康 无病,阴阳失衡乃内经第一病因,而阴阳就是胃气,所以调胃气就是调阴阳,胃气只有脾胃化生,脾胃只有温热才能化生,所以温热脾胃即可调和胃气而阴阳平衡。

中医养生之阴阳失衡易生病

中医认为,阴阳保持相对平衡,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,如果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破坏,体内的阴阳不论哪一方偏盛或偏衰,都可能发生疾病。因此有“一阴一阳谓之道,偏盛偏衰谓之疾”的说法。例如,根据“阴阳消长”的道理,阴盛的病证常常会引起阳衰,而出现怕冷、手足凉、面色苍白、舌质淡、脉弱等阳气不足的症状;阴虚的病证往往会引起阳亢,而出现烦躁、失眠、口干、舌红、脉细数等阳气亢盛的症状。根据“阴阳互根”的道理,当阴阳任何一方有明显虚损时,常会异致另一方的虚衰,即所谓“由阳损阴”、“由阴损阳”。在临床上某些慢性病的晚期经常会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。

诊断疾病同样也可以用阴阳的观点,在辨证时首先要辨别“阴阳”,这是中医辨证的根木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的“善诊者,察色按脉,先别阴阳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比如,面部色泽比正常人偏鲜亮的属阳,比正常人脸色发喑的属阴;说话声音比较洪亮的属阳,语声低微的属阴;脉搏比平时速度史快、位置史浅、力量更大的属阳,相反脉搏速度更慢、位置更深、力量更小的属阴,等等。通过对这些症状的阴阳属性辨别,就可以清楚疾病的部位、性质、程度和变化趋势等,从而进一步区分整个疾病的阴阳属性。

了解疾病的阴阳属性以后,那么治疗起来也就要围绕调整阴阳来进行,以最终恢复阴阳的平衡协调。如果是寒病(阴),就用可以发热的药(阳)来平衡;如果是热病(阳),就用寒药(阴)来化解;如果是阴阳某一方面过盛,就使用有驱除作用的药,把多出来的部分“泻”掉;如果是阴阳某一方面不足,就使用有补益作用的药来补足……这些就是中医“热者寒之”“寒者热之”“实者泻之”“虚者补之”的治疗原则。这些原则也是根据阴阳关系来确定的。

在现代社会里,许多人出现阳气不足的病证,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过劳,包括劳身和劳心。这些人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大,为了实现各种各样的人生目标,他们都在不知不觉中透支着自己的身体,当出现亏空的时候,身体便会开始畏寒怕冷、倦怠乏力……对于有阳虚证候者,我建议可以在平时适当食用一些热性食物,如羊肉、乌鸡等,少食寒凉食物,特别是反季节食品如西瓜、冰淇淋等。补充阳气最常用的食材是肉桂。肉桂性甘温,大家在家里可以用5〜10克肉桂、100克粳米一起来煮粥食用,它对改善阳气虚弱的症状非常有效。年龄稍人的人可以把肉桂、枸杞放到白酒中浸泡半个月后再喝,每次约20毫升,也同样可以改善阳气虚弱的症状。此外,还要经常运动,保持心情舒畅。在此我要提醒那些阴虚阳亢、阳火较重、肺内有痰且肺热较重、外感热病的患者,切忌服用肉桂,阳热体质、湿热体质、痰湿体质者也不可食用肉桂,以免加重不适。

与阳虚相对,多数阴虚患者表现出来的是经常口渴,老是喝水还是觉得口干,睡觉时容易出汗,叫做“阴虚盗汗”。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滋阴的药,石斛。石斛性甘凉、清润,有很好的滋阴作用。口干的人可用石斛10克、绿茶4克来泡茶饮用,效果非常好。此外,百合也是一种养阴的良药,小孩子可以吃冰糖和百合煮的粥,患有肺结核的成年人可以用新鲜的百合与莲子一起煮粥喝,养心安神的功效更好。

如果夏天出汗特别多,中医认为是气阴两虚造成的,而出汗过多又会加重气阴的耗伤。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有名的方子,叫“生脉饮”,这个方子组成只有三味药,党参、麦冬、五味子,这三味药非常便宜,且易购买,普通中药店里均可买到。不愿意亲自动手熬制的话,药店里有现成的中成药出售,价格合理,效果很好。

阴阳失衡还是许多高发病和常见病的病因。随便举几个病,像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,都和人的脏腑阴阳失衡密切相关。《黄帝内经》里有一句话叫做“阴平阳秘”,平就是平衡,秘就是固密。如果阴平衡了,阳固密了,那么身体就会健康,精神也充足;如果阴阳失衡,疾病就会随之发生。阴阳轻度失衡,人就会出现亚健康症状,阴阳中度失衡,人就会患上一般疾病,阴阳重度失衡,那人们患上的可能就是重病了。

现在,大家都应该明白维护体内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了吧。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呢?

首先,就是要注意寒热的平衡。为什么呢?因为寒是伤阳的,热是伤阴的,如果不能很好地维持寒热的平衡,势必要影响到阴阳平衡。前面提过,中医治疗原则有一条是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,就是要寒热平衡的意思。夏天炎热,适宜喝清凉解暑的绿豆汤;冬天严寒,一碗热腾腾的面汤会让人身心舒畅。维持膳食的寒热平衡,是使体内寒热两相宜的妙法。

其次,就是要维持气血的平衡。因为气属于阳,血属于阴,要维持体内阴阳平衡,气和血的平衡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了。由于每个人气血失衡的程度、特点不同,所采取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,轻者可以用食疗、药茶、按摩等,稍重者可以用艾灸、针刺、中药等,当然,最关健的一条还是自己要心定、气顺。

第三,就是要注意燥湿平衡。我们人体中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分,如果体内水分缺乏,就会出现津亏,表现为口干、便结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另外,人体内的水分同样也不能太多,水分积得过多就会引发“水中毒”等疾病。

通过寒热平衡、气血平衡、燥湿平衡,可以使人体内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阴阳平衡状态。当阴阳平衡了,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健健康康的了。

养生阴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养生阴阳调理疗法、养生阴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